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全民休闲 | 旅游产业及乡村发展如何利用好这一趋势?

    信息发布者:金冠蒙
    2019-08-16 07:35: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转载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既是幸福产业的主体,也是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随着文旅融合发展,休闲相关产业扩容升级、提质增效。但是,996工作制等引发热议也从侧面观照出一个现实,那就是休闲远未成为普遍的社会选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8月5日,《休闲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以下简称《休闲绿皮书》)指出,报告期内,休闲产业市场发育日趋完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休闲产业更好满足市场需求、供给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报告同时显示,全体国民要享有平衡、充分的休闲生活,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旅游休闲四大特征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旅游休闲品质不断提升 

    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针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线上旅游服务平台等行业主体,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游客休闲体验,实现旅游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深入,休闲的文化内涵逐渐增强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休闲市场的迅速发展,游客对于高质量休闲的需求被不断激发,如果不能深入挖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很难真正打动人心。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引导市场供给形式多样、持续创新的旅游演艺产品和服务。 


    3. 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验收阶段,旅游休闲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进一步从制度层面规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认定和管理工作。 


    4. 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成为热点 

    2018年《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对于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一轮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工作完成,对于推动休闲度假空间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休闲发展四大建议


    1. 加强制度建设,消除时间方面的制约,特别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目前制约我国民众享受休闲生活的首要因素是时间,而其中又以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不利最受关注。为此,建议成立跨部门工作委员会,将休假制度与税收、财政、劳动保障、民生等结合在一起予以综合调控;将职工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


    2. 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休闲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

    休闲兼具产业和事业的属性,相对于商业供给而言,目前我国休闲公共供给还相对不足。要强化地方政府休闲管理职能,按照“三纳入”的要求,将休闲发展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促使其对休闲相关产业发展、居民休闲需求的满足给予更高重视。


    3. 优化统计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意味着新经营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市场实践中的渗透更加深刻,新时代休闲经济活动的度量尤为困难。应当从把握休闲发展的本质出发,不断优化统计核算体系,厘清业态混合、立体经营、融合互促条件下休闲行业的边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判休闲相关行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潜力所在。


    4. 加强理论研究,为休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休闲研究不过10余年历史,尚处在前学科阶段,不能为中国休闲发展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也无法对世界休闲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形成系统输出。要努力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研究情境的学科体系,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背景下,揭示休闲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含义。



    中国休闲发展环境九大变化


    ❶ 经济发展:稳中有变,结构优化 

    2018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包括休闲在内的服务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❷ 社会民生:改善收入,加大保障 

    休闲发展既有赖于通过经济增长“把蛋糕做大”,又有赖于通过健康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和社会保障制度“把蛋糕分好”。 


    ❸ 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意愿强烈 

    从消费结构来看,2018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已低于30%,达到最富裕水平。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占比为44.2%,旅游、保健养生、文化娱乐等消费意愿持续增强。 


    ❹ 政策法规:系统引导,规范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在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加强引导,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❺ 公共投入:总量增长,占比略降 

    2018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财政支出为3522亿元,同比增长3.7%;占财政支出的1.59%,比重较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 


    ❻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机制改革 

    各地积极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领域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❼ 区域实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各地积极推进更加契合自身禀赋优势以及发展阶段特征的休闲管理政策和休闲产业规划,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带薪休假政策,制定或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休闲发展规划。 


    ❽ 科技推动:供需两侧,全面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的普及,科技手段的多元化不仅在商业领域催生了更多新业态,也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例如,体育科技创新成为投资热点,新技术应用正在带来新的商机,“互联网+体育”的产业融合已进入下半场。 


    ❾ 调查统计与研究:夯实基础,科学引导 

    2018至年2019年,围绕文化、旅游和体育等领域的调查、统计和研究逐步加强。



    休闲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宋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休闲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下,以文化、旅游、体育等为载体的休闲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面临空前发展机遇。 


    从休闲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休闲绿皮书》总报告指出,旅游休闲的文化内涵提升,综合带动加强;文化休闲中,艺术表演等稳步增长,新兴文化休闲亟待优化;体育休闲方面,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产业贡献显著提高,产业分类有所调整。此外,健康行业成为热点,而老年休闲面临难题。 


    从休闲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来看,品质、融合、科技将成为重要趋势。其一,休闲品质要求提升,高质量休闲具有明显挤出效应,将“挤出”那些质量低劣、仅凭借噱头吸引初次消费者的休闲服务。其二,新技术应用、新经营业态、新商业模式将重塑休闲行业的边界,休闲相关产业的立体经营和融合发展面临更大可能。


    休闲农业:细分产业定位需厘清

    廖永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休闲农业既是农业,也是休闲,在管理层次上涉及农业农村部门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职能定位以及综合协调问题。同时,休闲农业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空间结构复杂,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进行统筹规划。 


    比如当前社会关注的民宿产业,在日本民宿与乡村酒店是严格区分的,而当前我国的旅游民宿,是按照酒店标准管理定位的,其用地制度、建筑、道路、景观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大大高于以农民特别是小农户经营为主体的民宿。目前各个部门按各自的理解和权限制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比如有些地方推出休闲农业基地星级认证,片面强调旅游接待的设施设备完善及服务标准化,忽视了休闲农业的农业特色、农民特色,规划定位不清,未来有待加强统筹规划。


    城市休闲化水平不只取决于GDP

    吕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 


    上海、三亚、北京、珠海、深圳、青岛、厦门、杭州、西安和拉萨……不同区域的10座城市,在我们的城市休闲指数计算中遥遥领先。这其中,8座城市来自东部地区,2座城市来自西部地区,并排在第9名和第10名。 


    从东、中、西部城市各指标均值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休闲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洼地、西部赶超”的局面。这一发展格局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说明城市休闲化水平不仅受限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还受到人口密度、资源禀赋、休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城市休闲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并不是在每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休闲城市建设的要素发展存在不均衡。如城市休闲指数排名第一的上海市,其在休闲生活与消费、旅游关注度方面排在了前10名之内,但在休闲空间与环境方面在200名之外。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